内蒙古工业大学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一览表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所在单位 |
成果完成人 |
获奖 等级 |
获奖年份 |
1 |
机械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三五”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机械工程学院 |
陈红霞、薛俊芳、郭世杰、姜广君、周晶、裴承慧、兰月政、刘日、李卫国、庞晶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2 |
信号与系统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与泛在式学习模式构建 |
信息工程学院 |
高志奇、李春明、王红霞、戚伟世、苏耘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3 |
基于“新工科和工程认证”的材料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刘景顺、韩永全、高磊、吕凯、白亮、陈芙蓉、梁亚红、刘泽田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4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改革研究 |
化工学院 |
李利军、解瑞俊、洪海龙、李春萍、刘俞辰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5 |
一线、三全、多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群项目式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 |
土木工程学院 |
王玉清、郝贠洪、何晓雁、霍俊芳、时金娜、王尧鸿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6 |
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的实施路径研究 |
理学院 |
杜云刚、赵二俊、董元、庞晶、刘全龙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7 |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协同式”综合改革与创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军、宁琳琳、张先、刘晓霞、米丹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8 |
构建“虚实结合、内外联动、本硕贯通”的实践教育基地,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
电力学院、研究生院 |
王志和、刘利强、刘广忱、锁连、张健欣、张计科、董小倩、刘志鸿、齐咏生、徐涛、王林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9 |
PAD教学模式下“纺纱原理”课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践 |
轻工与纺织学院 |
王利平、石大为、高晓平、吴薇、王子鹤、徐鹏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10 |
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并重的计算机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群建设与改革实践 |
数据科学与应用学院 |
秦俊平、贾永旺、赵志燕、安兴亚、曹艳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11 |
加强实习实训平台建设 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
工程训练教学部等 |
姚德、李海滨、郝贠洪、吕晓琪、韩永全、孙鹏文、庞晶、白杰、金燕飞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12 |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 |
工程训练教学部 |
王清华、臧琛、刘海亮、李卫国、王景磊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13 |
内涵发展背景下的高校自我评估提质增效的探索与实施 |
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 |
吕晓琪、李冬梅、郝贠洪、杨斐、任耿华、梁海欧、赵剑峰、张悦、宋钰、田彩玲、徐阿梅 |
校级一等奖 |
2021年 |
14 |
理工科院校艺术社团美育新范式研究 |
机械工程学院 |
冯小虎、马少瑛、宁琳琳、超宝罕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15 |
校企合作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范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机制专业为例 |
机械工程学院 |
孙鹏文、程海鹰、李宗学、刘志刚、贺向新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16 |
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建设为基础,建传热学一流精品课程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贾彦、高虹、包道日娜、温彩凤、张欣宇、胡俊虎、杨晓宏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17 |
美育视角下建筑类专业艺术教育体系与模式构建 |
建筑学院 |
艾妮莎、刘洁、杜粉霞、刘莹、赵涛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18 |
核心课程引领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助推的公共事业管理本科教学改革系列成果 |
经济管理学院 |
刘宇霞、任慧、康丽琴、李洁、王福、巨芳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19 |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一流专业建设 |
外国语学院 |
王智音、张红、陈亚杰、张媛、王文飞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20 |
基于学科专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力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理学院 |
郭俊宏、李磊、姜爱峰、张丽、杨诗婷、吕书锋、张永芝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21 |
“知行合一”教育模式下创新-实践型地矿类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
矿业学院 |
密文天、李驰、齐学元、张涛、吴多晋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22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软件开发人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数据科学与应用学院 |
李雷孝、邢红梅、王慧、马志强、翟娜、安兴亚、关玉欣、云静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23 |
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计算机系列教材建设(教材) |
信息工程学院 |
刘志强、王晓强、庄旭菲、李文静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24 |
“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王晓欢、车广东、孙丽、许萍、刘军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25 |
地方工科院校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
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 |
李冬梅、宋钰、徐阿梅、贾彦、阚红梅、郅云 |
校级二等奖 |
2021年 |
26 |
基于“一心两材五星”的“材料焊接性”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陈芙蓉、贾瑞灵、李国伟、侯继军、洪海涛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27 |
面向区域产业需求的“产教融合双循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化工学院 |
滕英跃、马惠言、王威、何伟艳、白雪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28 |
《燃气输配》课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 |
土木工程学院 |
王文新、康晓龙、贺玲丽、白叶飞、刘建兰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29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面向管理者的Excel》课程建设与研究 |
经济管理学院 |
王建国、彭佳、华连连、王晓燕、周黎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30 |
新工科背景下民族地区理工科院校数理类通识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研究 |
理学院 |
陈小刚、崔继峰、丁昌江、宋健、刘全龙、陈余、云银山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31 |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材) |
化工学院 |
吴瑞凤、纪利春、杜玉英、白一甲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32 |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柴俊霖、吉平、宋力、赵丹平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33 |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
土木工程学院 |
冯斌、刘子杰、李建雄、仲作伟、陈大勇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34 |
卓越务实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 |
土木工程学院 |
刘建兰、郝贠洪、石瑞、王岚、高利平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35 |
地方高校土木类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土木工程学院 |
白叶飞、王文新、康晓龙、马广兴、石瑞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36 |
“课程+”城乡物理环境教学改革与实践 |
建筑学院 |
李莉娟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37 |
基于“三创贯通”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应用 |
经济管理学院 |
冀强、乔洪滨、张璐、王福、贾国辉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38 |
“SPOC+BOPPPS+案例情景教学”市场营销混合式教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崔莹、符亚男、武敏、刘俊华、长青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39 |
科教融合与价值观引领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理学院 |
宋智青、丁昌江、王利福、陈浩、于世伟、贾芸、高苏娟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40 |
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载体加强物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理学院 |
关玉琴、阚红梅、哈斯花、金永军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41 |
基于《服装设计实训教程》的服装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 |
轻工与纺织学院 |
闫亦农、赵冠华、薛煜东、张学沛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42 |
需求引领、校企协同,地方院校软件与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数据科学与应用学院 |
刘利民、田永红、李雷孝、萨智海、贾永旺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
43 |
基于“三位一体”对日工程开发需求的IT服务外包人才育成的探索实践 |
数据科学与应用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
马瑞强、邢红梅、张丽霞、苏日娜、石宝 |
校级三等奖 |
202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