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 同力抗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分享
——党委学生工作部 李向阳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概念创新之处在于旗帜鲜明,目标指向明确,要求全面具体,引领高校育人方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心理育人的主渠道,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思政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含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课程本身教学内涵的提升和深化。
因此,本课程选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结合危机事件中的心理援助理论与技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危机。同时梳理“以心力抗疫”故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正确理解危机中的社会现象,发现危机中的挑战与机会;弘扬正能量,让学生体验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实施过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和学校抗击新冠疫情的部署指导下,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响应号召,于2月2日开始面向全校学生开通线上疫情心理援助服务。依照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心理教研室教师认真开展线上研讨备课。3月2日开始,11名教师面向1761名学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教学活动。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专门设计了心理抗疫专题,让学生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疫情防控,掌握心理调试的技巧,稳定心态,促进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内蒙古工业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新冠肺炎知识宣讲、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心理学知识以及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心理学策略。
1.通过问卷调查帮助学生梳理了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让学生能够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中重新给自己定位。
我们对356名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期待开学,感觉居家隔离有些无聊;并且在疫情期间的主要安排是上网课。学生的情绪方面以积极正性情绪为主,少数同学出现担心开学上课不适应,也会因为网课作业多还做不对而烦躁,或者因为浪费时间而自责等现象。
2.根据对学生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通过知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并理解疫情防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社会现象,并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对疫情中的社会现象予以解释。
同时还选取了《我们都是战士》抗疫短片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们看到抗疫期间,医护工作者们、建筑工人、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们以及全国各地普通民众为抗疫作出的贡献。让所有正在居家隔离并亲身经历着抗疫的同学们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在最艰难的时刻,那些爱国志士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以此激发大学生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通过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情绪调控策略,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技巧,灌注希望,让大学生们能够聚焦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及激活未来计划。
三、实施效果
教学结束后,对199名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 课堂教学中参与度十分积极和积极的人数有170人,占比85.4%。112人对课程十分满意,80人满意。6位对课程效果不确定或不满意的同学表示网络教学有些不方便之处。第一次通过网络教学上课,存在不适应的情况。191名学生认为教学安排恰当,而对教学安排恰当性不确定的7位同学希望课程加强互动。190名学生表示课程对自己有帮助。
课后调查中学生们表示在这门课程中自己初次接触心理学,感觉有趣又神秘。不仅了解了心理学的作用,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积极规划未来的生活。还明白了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许多知识,学会了身处疫情中如何自己开解,掌握了正确面对恐惧的态度,解决了被禁足的苦恼,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疫情,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充分理解了疫情发生时国家的各项抗疫举措,感受到了疫情中医务人员的伟大,懂得了中国力量和每个人应该为社会做的事请,体会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学生们表示自己信心充足,信念坚定,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度过这个漫长的“假期”。
从课后教学评价不难看出,本次课程达到了预期效果。不仅在知识和技能层面实现了教学目标,也在情感和态度层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安排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并符合学生的即时需求。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发挥稳定情绪和疏导社会心态的作用,结合国家疫情防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优秀事迹能够很好地实现课程的思政功能,实现育人效果。
(供稿:党委学生工作部 编辑:教务处 张辰楠)